券商“高頻”并購來襲,下對cp是誰?國信證券低調“開吃”,推進速度或超預期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華夏時報
日前,國信證券(002736.SZ)發布《關于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的停牌公告》,擬以發行A股股份方式購買萬和證券控制權,并于8月22日停牌。
一則低調的并購公告,攪動了資本市場。不是此前熱鬧的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也不是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中小券商再次成為了cp的主角。
不過,次日的A股券商板塊幾乎沒有亮眼表現,公告后第二天(23日)有并購題材的券商全線走強,浙商證券上漲4.51%,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股價分別上漲1.75%和1.22%。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短期內密集更新并購進展,或標志著行業內整合進程進一步提速。本次整合為同一實控人下的券商牌照合并,完成后國信證券的資本實力將進一步增長。并購重組整合浪潮在即,中小券商的股權出讓成為主旋律。
低調停牌
8月22日,國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萬和證券股份。本次重組事項,公司具體收購的標的資產范圍尚在協商討論中,最終以各方簽署的正式協議為準。
本次交易事項尚處于籌劃階段,公司目前正與標的公司各股東接洽。初步確定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交易對方為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交易對方持有標的公司總股本的53.0892%的股份,為標的公司的控股股東。
東興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分析指出,本次國信證券相關收購事宜,是年內繼“西部+國融”“浙商+國都”“國聯+民生”后又一公告并購重組進展的案例,券商短期內密集更新并購進展,或標志著行業內整合進程進一步提速。
6月21日,西部證券公告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形式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7月16日,浙商證券公告稱,證監會已受理公司提出的關于國都證券變更主要股東及實控人的申請;8月8日,國聯證券公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草案,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國聯集團等45名交易對手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民生證券99.26%股份,交易價格為294.92億元。
劉嘉瑋認為,在不超過三個月的時間內,四起并購案例更新進展,對于并購重組并不常見的證券行業來說已屬高頻,或標志著行業內并購整合將顯著提速。國信證券收購萬和證券,是深圳市國資內部的一次整合,落地難度相對較小。
根據公開信息,國信證券控股股東為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深投控”),而深投控的實控人是深圳市國資委;萬和證券控股股東為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其實控人亦為深圳市國資委。深圳市國資委旗下兩家券商的整合難度相較不同控股股東旗下券商的整合來說大大縮小。
同時,2023年末國信證券凈資產達到1105億元,而2023年末萬和證券凈資產僅為54億元,兩者相差懸殊,對后續兩券商各部門整合和人員安排較為有利。在控股股東和員工安排阻力較小的情況下,預計國信證券收購萬和證券的難度較為有限,推進速度亦或將超出市場預期。
在廣發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陳福(金麒麟分析師)看來,國信證券并購萬和證券有助于深化股東及區域賦能,提升自身資產及業務規模。更大的意義在于,一方面整合深圳國資委旗下券商牌照與資產,提高深圳國資委控股國信證券比重,未來區域及股東賦能更加便捷深入;另一方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有望定向募資配套資金,估值兼具吸引力,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資產規模,發力泛財富、資本中介等業務投入。
據2023年年報,萬和證券共有8位股東,前6位股東均是深圳國資委實控,合計控股95.33%,股權結構簡單。萬和證券2023年營收5億元、歸母凈利潤0.59億元,凈資產54.47億元,2023年凈資產/凈利潤分別排名證券行業第84名/第99名。
陳福指出,考慮國信證券前三個月PB均值約為1.05倍,若以發行股份形式全資購買萬和股權,估值對價適中。國信證券作為2024年一季度凈資產及凈利潤均排名上市券商第9的頭部券商,自身并購萬和證券后排名提升有限。萬和證券盈利主要以自營投資和經紀貢獻,擁有25家營業部(廣東省外17家),擁有員工839人,業務及人員整合摩擦成本相對較小。
行業并購提速
可以看到,從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提“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證監會指出“將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到《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公布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路線圖,券商行業并購案例接連涌現,如“國聯+民生”“浙商+國都”“西部+國融”。
招商證券最新報告指出,“國信+萬和”組合的出現,或將帶動券業并購重組持續升溫。往后看,國信證券和萬和證券同屬深圳國資,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等方面或較為相近,后續整合分歧概率預計較小,看好兩者整合協同效果。
報告進一步分析稱,復盤歷史,券商合并涉及個股多跑贏板塊和大盤。從收購方來看,2015年4月15日,東方財富發布收購同信證券100%股份且次日復牌的公告,次日起連續11日漲停,2015年4月16日—2015年4月30日東方財富累積漲幅達185%,同期上證綜指累積上漲8.8%,券商指數累計上漲1.6%。
從收購標的來看,2014年7月25日,宏源證券公告與申銀萬國重大資產重組方案,2014年7月29日—2014年12月9日宏源證券累計漲幅達242%,分別跑贏上證綜指和券商板塊210%和113%。
劉嘉瑋分析指出,近年來在做大做強證券行業,打造航母券商的政策導向下,證券行業內的并購整合案例顯著增加。但由于國內證券經營牌照仍較為稀缺,不同省份、不同實控人旗下的券商通過并購重組方式做大做強的難度仍然較大,且后續部門整合和人員安排均是無法回避且較難處理的問題。在此情況下,不同券商控股股東的高效協調就顯得格外重要。
從過往案例看,中信證券與廣州證券的成功整合,離不開中信證券股東中信金控和廣州證券原股東越秀金控的順利合作和高效推進。
劉嘉瑋認為,隨著更多券商并購重組成功案例的落地,示范效應有望逐步加強,行業內整合提速可以期待。
在劉嘉瑋看來,未來一段時期并購重組仍將是證券行業的重要風口和投資風向標。高效整合將加劇行業的馬太(金麒麟分析師)效應,推動優質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航母券商加快形成。而隨著優質龍頭券商的逐步增加,券商整體資質有望顯著提升,進而改善行業發展前景,凸顯行業投資價值,行業的alpha有望逐步顯現。在當前時點,具備投資價值的標的仍集中于優質頭部券商,涉及并購重組并能順利推進且有望實現高效整合的上市券商亦可重點關注。
“小作文”四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券商并購的持續升溫,各種“小作文”蜂擁而至,從大券商到小券商,從上市券商到非上市券商甚至是影子券商。
近期火爆的錦龍股份,僅旗下東莞證券股權轉讓一事就成為了近一年市場的關注熱點。
8月初,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有投資者針對錦龍股份與中銀證券的并購重組進展問了又問,公司給予了情況不屬實的回答。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致電錦龍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互動易平臺的回復是官方回復。
一位接近中銀證券的內部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聽說過與錦龍股份合并的事。
不僅是錦龍股份,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的合并傳聞也是沸沸揚揚,但始終未有官方辟謠和進一步公告。
“兩個上市券商的合并有些難度,沒有上市券商收購非上市券商容易一些。”一位非銀行業資深市場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期的并購案件多為后者,不過,此次國信證券并購萬和證券更多體現為地方國資對資源分配的重新考量,以此整合旗下券商資產,這與此前跨區域外延收購券商牌照有所不同,也是開啟了新的模式。
提起地方性券商的整合,上市券商國元證券和華安證券的整合也是呼聲高漲,畢竟作為安徽的兩大券商,能夠強強聯合打造航母級券商,想象空間確實不小。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向兩家券商發送正式采訪函,華安證券回復表示,公司與國元證券是兄弟單位、合作伙伴,雙方在各領域保持了良好合作與良性競爭關系,促進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目前公司無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國元證券則回復稱,如有相關披露事項均會根據法律法規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長江證券分析師吳一凡(金麒麟分析師)指出,當前政策自上而下推動券商并購重組,行業集中度有望被動提升。重點關注三大方向的潛在機遇,一是業務協同、區域協同、做大做強驅動下的并購重組;二是產融結合、回歸主業指引下的央國企間股權轉讓、國資整合民營等;三是同一實控人、同一區域間的券商整合等方向。
標簽: 國信
相關文章
- 詳細閱讀
-
新國信新(上海)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詳細閱讀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新國信新(上海)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毛力,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為一般項目:合成材料銷售;汽車裝飾用品銷售...
2025-08-05 40 國信
- 詳細閱讀
-
山東國信(01697):陳六億就任非執行董事及副董事長詳細閱讀
智通財經APP訊,山東國信(01697 發布公告,內容有關(其中包括 選舉陳六億為公司非執行董事。陳先生于臨時股東大會獲選舉為公司非執行董事。公司近期...
2025-07-11 30 國信
-
北京中科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變更 注冊資本增至4486萬元詳細閱讀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北京中科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4086萬元增至4486萬元。...
2025-07-08 40 國信
- 詳細閱讀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