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 釘釘回到“無招”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
這不是愚人節玩笑。3月31日晚間,北京商報記者從阿里集團獲悉,阿里集團擬收購陳航(花名:無招)創辦兩氫一氧公司的投資人股份,交易完成后,陳航將出任阿里集團釘釘CEO。現釘釘CEO葉軍(花名:不窮)將回到阿里集團,另有任用。
從“無招”到“不窮”,再到“無招”,釘釘用四年畫了個圈。其實跡象也算明顯,2月在阿里2025財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阿里集團CEO吳泳銘透露了對于釘釘的期待,而陳航不僅擅長做產品,且據稱已與阿里高層就釘釘的未來達成共識。
和陳航調任阿里集團一樣,這次他回歸釘釘也很突然。
2020年9月28日,阿里宣布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云全面融合,確保“云釘一體”戰略全面落地。另一個消息同時曝出,“今天開始,阿里云和釘釘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陳航也將調任集團,開始新一段的阿里征程”。
當時外界的驚訝在于陳航是釘釘的靈魂人物、創始人。“我們走了狗屎運,踩中了一個風口:中國中小企業從傳統的紙質辦公時代,進入云和移動時代”,雖然他曾向媒體這樣回憶,但不可否認,釘釘讓阿里抓住了企業IM(即時通訊)工具的船票。
當時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釘釘的用戶數超3億,超過5000萬家企業組織上線釘釘。
為何離開?陳航曾在一次對外采訪時解釋,“當年集團要云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公司的目標客戶變成了各種大企業,而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為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但釘釘始終是集團的,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陳航從釘釘來到阿里集團,葉軍加入釘釘任CEO。
后來“云釘一體”不再被強調,2023年3月,阿里集團啟動“1+6+ N”組織變革后,釘釘逐漸脫離阿里云,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在葉軍的管理下,釘釘商業化成績突出,2025財年(阿里集團2025財年為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0日)釘釘訂閱收入超過30億元。
“釘釘其實在走下坡路”,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站在整個阿里集團的角度看,“騰訊元寶和微信配合默契,釘釘沒有承接上阿里的AI大戰略,入寶山空手而歸的感覺”。
2025年,阿里集團“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開始在產品端體現,如何在大模型時代為AI To C(用戶)、To B找到落腳點是阿里的一項重要挑戰,近日阿里推出AI旗艦應用“新夸克”,被認為是阿里AI To C的重要一子。
To B呢?“集團內非常重要的To B資產——釘釘,未來在企業端會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業內協作協同的場景和機會,而釘釘是我們最重要的面向To B領域的AI應用。”吳泳銘在2月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
回到主人公陳航,為何又回到釘釘?媒體援引一位阿里知情人士的消息,陳航回歸釘釘是配合阿里集團的智能化戰略,作為企業軟件的釘釘被認為更加重要,與葉軍掌舵時期的相對“獨立發展”方向定位不同,釘釘的定位將發生改變——被拔高到阿里AI To B(面向企業級)的入口級產品。陳航和阿里集團高層的想法高度契合。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標簽: 分分合合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