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供需看川渝,后市行情怎么走?
來源:每日糧油
川渝(四川、重慶)是我國最大的菜油消費區域,四川省油菜籽產量常年位居全國首位;同時該地區的菜油供應部分依賴外省調入。在我國先后對加拿大菜籽開啟反傾銷調查及對加拿大菜油與菜粕加征100%關稅后,該區域的供需動態愈發牽動產業鏈各環節神經。
近期,多家機構實地調研成都、重慶、德陽的油廠與貿易商,了解當前川渝菜油市場的現狀與未來趨勢,以期厘清市場脈絡,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需求現狀:家庭剛需穩固,餐飲替代顯著
川渝地區油脂年消費200-240萬噸。其中,豆油消費約80-100萬噸,菜油消費約60-80萬噸。菜油家庭消費占比20%-30%,因傳統偏好保持剛性;餐飲及食品加工端占比60%-70%,則因成本敏感加速轉向豆油。
川渝地區對菜油情有獨鐘,家庭用油較為穩定,小包裝消費占比50%-60%,頭部企業主導市場。有廠商表示,今年一季度小包裝銷量較去年同期持平,但利潤下降,因競爭激烈、成本波動等因素導致。
餐飲用油方面,四川大的餐館用多用豆油,風味小餐館用菜油更多。餐飲企業更加追求性價比,1-2元/桶的價差就可能會考慮替代。目前菜油性價比不佳,在調和油中存在被替代的現象,加上食用消費逐步趨向少油,未來菜油需求難有明顯增量,以存量為主,為數不多的增量將集中在調味料以及火鍋底料等。
有廠商表示,近兩年消費升級遇到阻力,190元以上的食用油銷量下滑嚴重,降幅超20-30%。四川地區調味品廠的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大型工廠的菜油用量持續增加,導致對菜油的需求結構發生變化。
供應現狀:現貨充足與遠月隱憂并存
川渝地區是國內菜籽主要產區,推崇高芥酸、高出油率的“雙高”菜籽。本地產菜籽基本流入小榨,難以緩解規模化供應缺口,對市場定價影響有限,需從華東、華南、海南等地以及俄羅斯、阿聯酋迪拜采購菜油。
目前川渝地區菜油庫存較為充足,處于歷史偏高水平,不存在明顯缺貨情況。華東、華南港口庫存向川渝內陸移庫現象明顯,因為終端擔憂遠月菜油供應而提前備貨。
一方面未來加拿大菜籽到港會可能逐步減少;另一方面俄羅斯菜油供應存在不確定性。據上游進口商反映,俄羅斯菜籽庫存偏少,未來幾個月進口至中國的菜油或將下降。而迪拜受制于其產能,進口穩定但增量有限。
市場預計六七月份菜油庫存開始下降。菜油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每年9月將進入旺季,持續到四季度。這期間節日較多,中小包裝需求旺盛;同時地方儲備在8、9月份開始入庫,疊加食品廠如藤椒油、花椒油等的需求也從6月開始逐步增加。
行情展望:基差看漲與單邊不確定性交織
受訪企業普遍看好9月菜油合約基差,認為基差還會走強,主要因為供應端收緊預期:加拿大政策懸而未決、俄羅斯新作上市前出口受限、儲備輪入需求集中釋放。若庫存去化順利,6-7月四川三級菜油基差可能會到09合約+500元/噸附近。
不過,豆油替代可能進一步擠壓菜油消費空間,限制菜油單邊上漲動力。雖然川渝地區豆油現貨緊缺,但5月后南美大豆到港將緩解供應,預計5月中下旬豆油基差走弱,性價比得到提升。
由于川渝地區對菜油的剛需存在,市場終端對于菜油價格的接受度正在不斷提高。9月后,伴隨俄羅斯與加拿大菜籽的陸續收獲,國內供應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進口政策依舊是指引市場的關鍵。
總而言之,川渝菜籽油市場正經歷“近端寬松”與“遠端緊張”的博弈。短期看,高庫存與豆油替代壓制現貨價格;中長期則需關注進口政策變化及俄羅斯菜油、澳大利亞菜籽供應增量。在消費遇阻與成本壓力下,家庭剛需仍是菜油消費的 “基本盤”,成為企業必爭的主戰場。
(注:來源銀河期貨、東證期貨、紫金天風期貨、我的農產品網等調研報告)
標簽: 菜油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