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迎來商業化拐點 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 本報記者鄭萃穎
“具身智能機器人已從研發元年、量產元年邁入商用元年。”智元機器人董事長兼CEO鄧泰華在8月21日表示。作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中的熱門產品,人形機器人發展勢頭迅猛,商業化進程明顯加速。與此同時,多家人形機器人廠商紛紛曬出訂單,比拼商業化進度,首批落地場景逐漸清晰,產業鏈相關硬件企業也迎來發展機遇。
廠商比拼訂單量
在8月21日舉辦的智元機器人首屆合作伙伴大會上,鄧泰華表示,全球正處于“具身智能大爆發的前夜”,2025年具身智能機器人將迎來商用化的拐點,最終成為繼手機和汽車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終端”。
“智元機器人今年會有數千臺出貨量,希望在未來幾年達到年產幾十萬臺的規模。”鄧泰華稱。
近期,國內人形機器人廠商密集公布訂單數據,傳遞出積極信號。
據記者了解,今年上半年,松延動力已獲得超2000臺機器人訂單,公司計劃先從科研教育、展覽展示、文旅導覽等場景切入市場。專注醫療服務領域的機器人公司傅利葉,計劃于今年交付數千臺旗下機器人產品。智平方的AlphaBot(愛寶)系列機器人今年已收到近500個訂單,目前已在東風柳汽、晶能微電子等工廠投入使用。星動紀元則表示,今年6月發布的星動Q5機器人預計今年會交付100臺。
優必選今年3月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推出172cm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優必選官方表示,用于教育科研領域的天工行者已收獲百臺訂單,預計全年僅教育科研領域的天工行者人形機器人交付就將超過300臺。
今年7月,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共同中標中國移動旗下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1.24億元人形機器人采購訂單。此外,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均已上架電商平臺面向消費者銷售。
落地場景逐漸清晰
隨著各家廠商的不斷探索,人形機器人首批落地場景逐漸清晰。
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兼副總裁姜青松表示,目前智元機器人已聚焦講解接待、文娛商演、工業智造、物流分揀、安防巡檢、商用清潔、數采訓練、科研教育八大場景,推出定制化解決方案并實現多行業規模化應用。
在工業智造場景上,8月11日,智元機器人宣布與富臨精工達成數千萬元的項目合作,近百臺遠征A2-W將落地富臨精工工廠,是國內首個工業領域具身機器人規模化商業簽單案例。富臨精工工程部主任鄧揚表示,富臨精工以藥箱搬運為突破點,后續將深化場景應用,“具身智能機器人搬運節拍仍在追趕人類速度,目前僅達到人類效率的60%至70%。下一步計劃通過智元機器人與AMR小車協同,實現料箱配送及空箱回收,降低人員勞動強度。”
硅基方舟CTO張將紅則透露,將與智元機器人合作落地大型文旅項目。“我們希望借助機器人的技術能力,為這些場景帶來體驗升級。”張將紅表示,未來將在一些大型項目中批量應用具身智能機器人。
松延動力創始人、董事長姜哲源表示,公司在手訂單中教育行業占比最大,涵蓋教育培訓、科研等場景,“讓機器人做領跑員、領操員,或是在文旅行業做導游,都是我們在探索的場景。”
推動機器人商業化進程、加速落地更多場景,還需要行業形成“數據-模型-場景驗證”的閉環。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目前優必選機器人在工廠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分揀、搬運和質檢三類。他預計,通過5到10年的真實場景積累和千億元級別的資金投入,人工智能將支持人形機器人走入更核心的崗位。
銀河通用也計劃通過機器人在真實場景落地,形成數據回流反哺模型訓練,提升機器人性能。據了解,其機器人目前已在北京10家無人藥店上崗,可由機器人實現24小時值守取貨,到年底,無人藥店將擴展至100家。
行業需求推動硬件迭代
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企業發布更具實用性的機器人,如輪式人形機器人、可自主換電的機器人等。
智元機器人發布了專為“作業智能”打造的輪式雙臂機器人原型靈犀X2-W,該款產品具有全向移動底盤、高自由度雙臂及仿生手腕,并可實現緊湊收納、雙電系統切換。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軼2.0在物料整理作業中具有無需人工干預的自主性、高精度與高效率,為機器人真正融入現實生產生活、承擔關鍵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優必選推出面向智能制造場景的全尺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其采用了全球首創人形機器人熱插拔自主換電系統,在不關機的前提下可實現3分鐘自主換電,讓人形機器人具備了7×24小時不間斷工作能力。
鄧揚認為,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硬件能力距離大規模商用的需求仍有差距。
鄧揚表示,隨著機器人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不斷追求智能電關節的輕量化、負載能力,產品還會不斷迭代,成本也還有下降空間。
湘財證券研報表示,隨著技術進步以及人形機器人量產帶來的降本需求,六維力傳感器市場有望迎來快速增長。根據測算,在人形機器人成本中,零部件價值量占比按高低排列分別為:傳感器、電機、諧波減速器、絲杠。
標簽: 快車道
相關文章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創新 高端醫療器械發展駛入快車道詳細閱讀
本報記者張敏 劉釗 4月18日上午,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國家醫保局”)舉辦“醫保部門助力科技創新”分享會活動,腦機接口、人工心臟、人工瓣...
2025-04-19 22 快車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