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縣是中國江蘇省的一個縣名,位于中國江蘇省東南部,簡稱贛。江西省下轄的一個市,面積3205平方千米(包括新區)。2021年戶籍人口282萬,常住人口147萬。,贛榆縣2021年人口統計數據
贛榆縣是江蘇省的一個縣,位于東南部,常住人口147萬人,2021年戶籍人口282萬。
贛榆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的沿海地區,東臨連云港,西靠南京,南接宿遷,北界蘇州、淮安,位于江蘇省東北部,地形以丘陵為主,海拔高度約210米-520米之間,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境內大京杭鐵路經過,贛榆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經濟發達,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同時也是江蘇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主要工業基地。
近年來,贛榆縣立足生態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業、特色服務業等產業,加快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生態文明示范城,同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鄉村發展,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提升農村生活質量。
贛榆縣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行業分布廣泛,比如水泥、化工、汽車制造、食品飲料等。
建議如下:
一為贛榆縣
二為贛榆礦業有限公司
三為贛榆國際機場
四為贛榆海港。
贛榆縣,在淮海戰役時期稱作漣水縣;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又稱為蘇榆縣,原為原漣水縣下屬鎮,現屬江蘇省徐州市管轄。
贛榆縣古今變遷。(2019年)
贛榆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古代有金族苗族(現今大部分地區為苗族)在這里繁衍生息,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和民族風情。
古時已有人工開鑿、開采山石的遺址,可見當時技術水平高超。
三國時期的魏國將領曹休在此設守(《吳書》卷二十,《三國志·魏書》)。(2020年)
后來曹操派人來此修筑渡江通道,叫渡江而過,今可在烏龍潭及孫權墓處發現曹操渡江的歷史痕跡。
宋朝,陳友諒在此聚眾起兵起義,后定都江陰,改名濠州(今江蘇蕭縣)。
明朝末年曾在這里發生“安豐大戰”(明成祖朱棣即位至永樂初年,調集各路兵馬大敗陳友諒,安豐大戰是明代洪武元年以后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斗),戰后朱元璋設立興化府(今江蘇省興化市),調整稅收制度,加快經濟恢復和發展(明宣宗上皇朱瞻基統治時期,為了穩定民心、安定生產、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朱元璋對興化府進行了大幅度改革,規定地主不得收稅,并嚴禁農民負擔田租等)。(2021年)
清朝康熙年間,朝廷統一江南編戶定額抽丁役法,取消了以往的占田制,推行攤丁入畝制,同年,當地農民為了籌集清廷征派的地丁銀,有的開始開墾荒地,1743年,江西工匠戚繼光帶領抗倭隊伍在此駐扎(明朝第五任皇帝嘉靖帝去世后,他的兒子和孫子戚繼光先后兩次率軍抗擊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輝煌戰績),并將這里辟為軍事基地。 (18世紀末)
到了清代后期,隨著日本對中國侵略的加劇,贛榆地區的大地主為逃避戰火,將產業轉移到上海等地,并大量減員(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國內外反動勢力不斷蠶食掠奪贛榆地區的土地,造成許多農田荒蕪、土地荒廢,國家要建一座水利工程,卻因為資金短缺無法修建),使贛榆地區的農業生產陷入了停滯狀態,但保留了一些手工采繭織布的技術和手工藝品,可以說這是一位處在國際前沿地區的古老民族。(21世紀初)
建國以來,江西撤并很多縣,唯獨贛榆縣一直保持不變。
由于時代的變遷,贛榆縣從一個單一的農業基地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特色文化產業城市。
2019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贛榆縣2018年的GDP總量達到了408億元人民幣(世界百強縣第277位);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627元人民幣(世界百強行列第113位)。
未來幾年內,贛榆縣將繼續保持其領先的優勢,發揮其獨特的文化底蘊,發揮特色文化產業的作用,推動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贛榆縣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探索一條符合本地實際、具有創新精神的發展道路。
標簽: 贛榆做什么賺錢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